第一,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这里讲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从总体上和综合性上讲的,包括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 就没有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思想武器。
第二, 掌握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关系, 好比“矢”与“的”, 不掌握中国的具体国情, 马克思主义这根“矢”, 就会失去“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会被束之高阁, 变成抽象的、空洞的东西。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 主要包括社会发展阶段、各阶段上的主要矛盾和阶段性特征、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在世界全局中的地位、中国的历史传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等。
第三, 调查研究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基础的环节。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使它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和民族语言的理论, 成为主导中国人民精神和思想的理论,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 而调查研究是把理论与实践、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最基础的环节, 没有这个环节就不可能派生出其他环节。
第四, 群众性的历史创造活动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和源泉。没有这个动力和源泉, 就没有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当然也就无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反复说过, 我们的领导人和领导机关只是加工厂, 工厂没有原料、没有数量上充分的和质量上适当的原料就不可能进行加工, 制造出好的成品来。这些原料正是群众的创造物。
第五, 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政策和策略是理论的体现、行动的方针, 它内含着理论转化为实践, 实践经验跃升为理论的矛盾运动过程,只有通过它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把理论转化为现实, 同时又可使它内含的关于客观现实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
第六, 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成果包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世界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的优秀成果, 这是使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 使之具有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内在要求。如果没有这个因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失去必要的思想资料, 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第七, 善于总结是实现和推进实践经验向科学理论转化的正确途径。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实现和推进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
第八, 不断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 排除错误思想干扰,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 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武装群众、掌握群众、实现大众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必然是排除错误思想干扰的过程。
第九, 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形式。理论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实现形式, 没有理论创新, 一种理论就会僵化、停滞不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是理论创新的过程, 只有通过理论创新, 才能够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新成果。
第十,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 是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历史作用的最高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和领导力量。只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建设,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可靠的组织保证。(作者: 武汉大学梅荣政)